忆奶奶的炒饭,念那缕芬芳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以回忆往昔开篇,引出对奶奶及其做的美食的怀念。详细描述了奶奶做饭的香味、小朋友们来蹭饭的情景以及最爱的炒饭的制作过程和独特滋味,最后抒发了对奶奶炒饭味道的眷恋和对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美食背后所承载的奶奶浓浓的爱意这一主题。
作文正文:
忆起往昔,我的思绪荡然起舞,于指尖,飘散于梦里。
记得小时候,奶奶厨房里总能传来阵阵香味,今天的莲藕排骨汤,鲜甜可口;昨天的狮子头,酱香浓郁;前天的酥炸刀鱼,鲜美酥脆。
小院里的小朋友们,总想来我奶奶家吃上一口饭,奶奶也不吝啬,总招呼着小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她看到小朋友们,做饭做得更起劲了。小朋友们,也不吃白发,今天从家里带个小花,明天拿颗糖,奶奶不要,那好东西就都到我这里来了。奶奶做的饭虽都嘉肴美馔,色味俱佳。可我最爱吃的,却是那一碗炒饭。
葱花,虾仁,黄瓜切段,昨天没吃碗的米饭解冻,再打散两个鸡蛋,这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起锅倒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葱花炒出香味。想起小时候,总是在灶边守着,炒好的葱花,就让奶奶捡一两个出来解馋。葱花炒好就可以开始炒饭了,放入材料,把米饭炒的粒粒散开,倒入鸡蛋液,使每一粒米,都均匀的.包裹着蛋液。大火炒散,葱花的清香与虾仁的鲜香混合在一起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大饱口福的冲动。米饭炒好,配上奶奶腌的小黄瓜。还没等晾凉,舀起一勺就往嘴里送。米饭的软硬程度刚刚好,不硬不软很有弹性。咬一口虾仁鲜美的汁水在口中爆炸,美味至极。就这样一碗炒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只是一碗饭了,这是奶奶浓浓的爱意汇聚成的饭,吃到的不仅是美味,还有满满的幸福。
现已长大,许久没吃到奶奶的炒饭了,出门在外,总想着点一碗炒饭,却也没找到那熟悉的味道。那一缕芬芳,像是缠绕在梦莹,无法挥散。奶奶笑起眼角皱纹的样子,总是一帧帧在脑海闪过。忙碌的身影,总是在眼前浮现。
无法忘却的,是那一缕芬芳,无法忘却的,是奶奶的爱。
详细点评:
优点: 情感真挚浓郁:全文围绕对奶奶和奶奶做的炒饭展开,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如“那一缕芬芳,像是缠绕在梦莹,无法挥散。奶奶笑起眼角皱纹的样子,总是一帧帧在脑海闪过”,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对奶奶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细节描写生动:在描写炒饭的制作过程时,用词准确且生动形象。“葱花,虾仁,黄瓜切段,昨天没吃碗的米饭解冻,再打散两个鸡蛋,这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起锅倒油,烧至五成热,放入葱花炒出香味”,这些细致的描写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能想象到炒饭制作的每一步,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画面感。 结构清晰完整: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中间详细叙述,结尾总结升华。从回忆奶奶做的美食入手,到着重描述炒饭,最后回归到对奶奶的爱和思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使文章整体性强。 不足: 语言稍显平淡:部分语句表述较为口语化,缺乏文采。例如“奶奶做的饭虽都嘉肴美馔,色味俱佳”,这句话中“虽”字使用不当,可改为“奶奶做的饭皆嘉肴美馔,色味俱佳”,使表达更书面、更准确。 描写手法单一:在描写炒饭的美味时,主要从香味和口感入手,可适当增加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描写。比如“米饭炒好,配上奶奶腌的小黄瓜。还没等晾凉,舀起一勺就往嘴里送。米饭的软硬程度刚刚好,不硬不软很有弹性”,可以改为“米饭炒好,宛如珍珠般油亮,配上奶奶腌的小黄瓜。还没等晾凉,我便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往嘴里送,米饭的软硬程度恰似恰到好处的弹簧,富有弹性”。 深度挖掘欠缺:文章主要停留在对现象和情感的表面描述,对于奶奶的爱如何影响自己、炒饭所代表的家庭温暖等内涵可进一步深入挖掘。比如可以在结尾处增加一些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奶奶爱的关联,使主题更加深刻。 具体建议: 提升语言文采: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润色语句。如描述炒饭:“每一粒米都在锅中欢快地跳跃,与鸡蛋液亲密相拥,仿佛在演绎一场美妙的舞蹈。” 丰富描写手法:增加环境描写、人物神态描写等,从侧面烘托氛围和情感。比如写小朋友们来吃饭时,“小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欢快的小鸟,围着奶奶叽叽喳喳,眼中满是期待的光芒。” 深化主题内涵: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阐述奶奶的爱对自己性格、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例如在结尾处添加:“奶奶的爱如同那一碗炒饭,平凡却充满力量,它滋养了我的童年,塑造了我现在坚韧、善良的品格,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怀揣着这份温暖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