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芬芳:奶奶的剪纸与桂花糕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那充满花香的小院里,奶奶的剪纸和桂花糕是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些记忆中的芬芳,不仅代表着快乐的时光,还承载着奶奶对孙女深深的爱。本文将带您走进这段充满温情的回忆,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牵挂。
作文正文:
池塘里,花瓣飘落,各色的花瓣上下漂浮。风,吹过,抚摸着我凌乱的头发,站在树下看到远方迷雾的景色,不由得勾起了那埋藏在记忆里的芬芳。
奶奶心灵手巧,能凭着这一双手,就能剪出个个精美的剪纸作品,做出块块的`香甜的桂花糕。每到仲夏,奶奶总会搬着一把椅子坐在门口的那棵栀子树下剪纸。而我,在奶奶周围玩耍,时不时去看奶奶剪纸。那会儿正是开花的时节,小院儿的空地上铺满了花瓣,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有时那衣服上也沾染上淡淡的花香。
那时,玩累了的我,我难免会有点饿。于是,奶奶便用那双巧手为我做桂花糕。奶奶做的桂花糕,别有一番韵味,与超市里买的完全不同。这里也包含着奶奶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吃着奶奶做的桂花糕,看着奶奶剪纸,真是惬意啊!
我儿时的时光就在那充满花香和惬意的小院里度过,上学后就离开了这里。这期间,奶奶给我寄过许多次的桂花糕,还特意叮嘱我妈,给我一定要热热再吃,可别凉着。语句中包含了多少思念。
五年前的夏天,奶奶突然摔倒……
无论家人怎样的呼唤,奶奶都不会在醒来了。我当时愣住了。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我能多关心关心奶奶,是不是就能少一些愧疚?我瞬间泪眼蒙眬。
给奶奶收拾东西时发现了在冰箱里放着的桂花糕,只为等到天亮让人给寄来。在奶奶的屋里,发现了一个小盒子,那里装着奶奶做的剪纸作品,还有一张小纸条,写着:送给我最爱的孙女。
奶奶做的,剪纸和桂花糕已不再是一道风景,它变成了一种回忆。
又是一年夏天,云很淡,风很轻,带着这缕芬芳留在记忆中。
详细点评:
优点 情感真挚动人:文章以奶奶的剪纸和桂花糕为线索,贯穿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与对奶奶的深切思念。如“奶奶做的,剪纸和桂花糕已不再是一道风景,它变成了一种回忆”,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奶奶的怀念之情。 描写细腻生动:对小院环境、奶奶剪纸和做桂花糕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小院儿的空地上铺满了花瓣,浓郁的香味沁人心脾,有时那衣服上也沾染上淡淡的花香”,通过对小院景色和奶奶动作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花香和温馨的小院。 主题鲜明且有深度:文章主题围绕奶奶的爱与童年的美好回忆展开,强调了这些记忆对作者成长的重要意义,如“又是一年夏天,云很淡,风很轻,带着这缕芬芳留在记忆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读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珍贵。 不足 过渡不够自然:文章在叙述不同事件之间,过渡稍显生硬。如从奶奶剪纸到做桂花糕,以及从儿时回忆到上学后离开小院等部分,缺乏自然的过渡句或段落,使文章的连贯性受到影响。 细节描写可更丰富:在一些关键情节的描写上,细节还不够丰富。例如在描述奶奶做桂花糕的过程时,可进一步增加对奶奶动作、表情以及桂花糕外观、口感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使情节更加生动。 情感表达可更深入:在表达对奶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和简略,可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入丰富,进一步突出奶奶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修改建议 在叙述不同事件之间增加过渡句或段落,使文章过渡更加自然。例如在从奶奶剪纸到做桂花糕之间,可以增加一句“在奶奶剪纸的陪伴下,我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而当玩累的我感到饥饿时,奶奶又会用那双巧手为我制作美味的桂花糕”,以此引出后面的内容。 在描述奶奶做桂花糕的过程时,增加更多细节描写。如“奶奶先将糯米粉和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桂花酱、糖等调料均匀地拌入面团中,最后将面团放入模具,压制成型,切成小块。蒸熟后的桂花糕,外表金黄,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入口软糯香甜”,使情节更加生动和完整。 在表达对奶奶的思念与愧疚之情时,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例如“奶奶的爱如同那浓郁的桂花香,深深地沁入我的心脾,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感受到温暖与力量;又如那精美的剪纸,刻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而我的愧疚,就像那无法挽回的时光,永远地刻在了我的心间,提醒着我要珍惜眼前的亲人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