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奢饰品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父母的爱、同学朋友的关爱,而乞丐和穷苦孩子也需要爱。本文通过讲述学校组织的爱心活动以及在新浪博客上看到的感人故事,阐述了爱是美德和理解,能将黑暗变为光明,强调了爱不是奢饰品。作文正文:
爱,不陌生。父母的爱,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爱,但你知道哪些乞丐,那些穷苦孩子们也需要安慰、需要爱吗?
当你在街上,默默为乞讨的人献出充满“爱”的小小硬币。这时,钱不再是看不起人的重要“奢饰品”,而是关爱的见证。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为四川大地震中受难的孩子捐钱,献一份爱心。我毫不犹豫的献出了我的“爱”,而在我们班上,本来家境就很困难的同学,也为受难小孩捐钱,献一份微弱的祝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他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一亿人的力量是巨大的。积少成多,只要细水长流,一定会流出大海!
我们学校的学生个个都是“小小入门慈善家”!在“爱心义卖会”上,每个班的学生都从家里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书籍、玩偶、美食,然后激动地与其他班同学推销,生怕各自的爱心献不出去。我们也来到别的班,看到物美价廉、琳琅满目的精美东西,都抢着买。我们不仅仅只是买卖东西,我们是在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准备!人从小就应该有课善良的心,用温暖的双手去帮助他人,给予她人。爱不是奢饰品,也不需要惊天动地!
在新浪博客上,有这样一张图片:一位乞讨的老爷爷在雨中不畏寒冷,流浪街头,他可能是无家可归,也可能是因为雨太大,无法前进,他那失望的眼神看着空无一人的大街,流下孤独的泪。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大姐姐打着伞来为这个可怜的老爷爷撑伞!这个充满爱的真实故事中,不用金钱,只用你那真诚的心。这再一次证明了爱不是奢饰品能代替的!
爱是美德的种子,也是理解的别名。它可以将一切黑暗的路变为光明!
详细点评:
优点: 主题明确:文章紧扣“爱”这一主题,从不同场景和事例阐述爱的内涵与意义,让读者清晰感受到爱的力量无处不在,且不受物质局限,如开篇提出对乞丐和穷苦孩子是否需要爱的思考,引出下文一系列关于爱的事例,使主题贯穿始终。 · 事例丰富:运用多个事例来支撑主题,包括学校捐款、爱心义卖会以及网络图片中的暖心故事,从校园到社会,多角度展现爱的存在与传递,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描述爱心义卖会时,详细描写同学们积极推销、购买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的爱心行动。 · 语言平实真挚:文字简洁易懂,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爱的理念,如“钱不再是看不起人的重要‘奢饰品’,而是关爱的见证”,简单直白却有力地表达了对爱的独特见解。 不足: 结构较松散:整体段落之间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有拼凑之感。比如从学校捐款事例直接跳到爱心义卖会,缺乏连贯性的衔接语句,使文章在结构上略显突兀。 · 深度挖掘欠缺:对于爱的内涵探讨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为什么爱不是奢饰品以及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践行这种爱,只是简单地罗列事例,在思想深度上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在讲述各个事例后,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对人性、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 细节描写不足:部分事例描写较为简略,未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像在描述乞讨老人被帮助的场景时,仅简单叙述过程,缺乏对老人神态、动作以及年轻大姐姐内心感受等细节刻画,难以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厚意。 具体建议: 结构优化:在段落之间添加过渡性语句,使文章逻辑更加连贯。比如在写完学校捐款事例后,可以这样过渡:“不仅在面对重大灾难时我们展现出爱的凝聚力,在日常生活中,校园里的爱心义卖会同样彰显着同学们对爱的践行。” · 深化主题:在每个事例叙述完后,增加对爱的本质、意义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讲述完爱心义卖会后,可以加上一段这样的文字:“这次义卖会,看似只是简单的物品交易,实则是同学们用行动诠释着爱的真谛——不在于物品的价值,而在于那份愿意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奉献的心意。它让我们明白,爱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在日常点滴中,用一颗赤诚之心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 · 细化描写:对关键事例进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增强情感表达。如描写乞讨老人被帮助时,可以这样写:“那位年轻的大姐姐脚步匆匆却又小心翼翼,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怜悯。走到老人身旁,她轻轻蹲下身子,缓缓地将伞向老人倾斜,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只剩下她和这位需要帮助的老人。雨滴顺着伞沿滑落,滴答滴答的声音在这寂静的街头显得格外清晰,而老人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此时也渐渐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感动与欣慰,原本黯淡的眼神中似乎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