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城中学
公办
联系电话:021-58837346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里路350号
历城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历城中学始建于1980年,原隶属于南市区,1993年划归浦东新区。学校刚开办时为完中,1990年停办高中,1993年恢复高中招生。2004年,由于新区教育布局调整,学校再次停招高中学生。学校校址位于昌里路350号,毗邻世博园区,占地面积11600 M2,建筑面积10420 M2,校园环境整洁,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有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语音室、综合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写生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教室全部配置多媒体设备。目前学校有1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605人,主要来源于学校所在的上钢 新村地区,其中四分之一的学生为外来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编在岗教师52人(不含政策性退养教师6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7人,本科学历46人;具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7人;市级后备名校长1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4人,区级后备学科骨干教师3人,校级学科骨干教师10人。
(二)外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探索,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已经得到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广泛认同。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让所有学生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知识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学校未来的特色发展和自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地处世博园区,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之际,上海的基础教育也将以全新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接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世界各国、各地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审视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世界博览会的筹办过程就是学习、了解和借鉴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学校应当借助这一区域优势,结合“生态世博”、“人文世博”等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世博,参与世博,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提升人文内涵与素养,在共同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反复比较与鉴别,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健全人格。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的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培育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发展与认知发展、身心与心理发展、艺术表演与审美、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从而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学校目前以及未来三年研究和实践的实验项目与改革举措,正是在二期课改理念引领下,以建构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出发点和前进目标。随着“学校回归社区”的呼声兴起,社区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所在的上钢新村街道是上海最早创办的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成立了由市社科院、大专院校、市(区)妇联等有关专家组成的“上钢新村街道家庭教育学术专家组”,建立了街道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并开设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窗口。学校同武警九支队警通中队、周渡消防中队、交警三大队、上钢街道团工委、上钢四居委、六居委、周家渡邮政支局、千鹤老年公寓等八家单位长期建立文明共建关系。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有助于形成教育整体合力。
(三)内部背景
办学27年来,学校发展几经波折,数度磨难。面对始料不及的困境,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始终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愈挫愈坚。坚持以改革求生存,以发展促和谐,以特色创品牌。2001年,学校提出“三有”的办学目标,即“有特色、有质量、有品位”,2004年提升为“三高”,在学校2004—2007三年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将历城中学办成“师生高素质、教学高质量、文化高品位、艺术特色鲜明”的学校。经过三年的努力实践,学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周边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明显改观,获得不少级别较高的奖励和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