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风华:传统节日的多彩民俗与文化魅力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当这些充满节日氛围的元素一一呈现,端午节,这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便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本文将带您走进端午节的热闹现场,感受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领略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一同探寻端午节那跨越千年的情感纽带与文化传承。作文正文: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最终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 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一样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详细点评:
(一)写作优点 1. 情境渲染生动:开篇通过对粽子、雄黄酒和赛龙舟船只的描述,迅速营造出端午节浓郁的节日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节日的喜悦之中,能深切感受到端午节的热闹与独特魅力,为全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2. 描写细致入微 · 在描写赛龙舟场景时,对青年桡手们的装扮、龙舟竞渡时的声响等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生动地展现出桡手们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精神风貌;“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全方位调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如临其境,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竞赛声响。 · 对粽子的介绍也颇为细致,从馅料的种类到不同种类的粽子,如数家珍,让读者对新会司前的粽子特色有了清晰的认识,体现了当地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 3. 文化内涵阐述清晰:文中不仅描述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还深入解释了佩香囊这一习俗的文化意义,包括其避邪驱瘟和装饰点缀的作用,以及古人用其预防瘟疫的智慧,使读者在了解习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关怀和科学智慧,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深度。 (二)不足之处 1. 语言稍欠文采 · 整体语言较为平实,部分表述略显直白。例如“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可改为“彩绘的龙舟似蛟龙出水,桡手们身着整齐华服,人群如涌动的浪潮,那热烈非凡的场面,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 · 在描述声音时,“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其更具感染力,如“一时间,呐喊声如雷鸣般震响,锣鼓声似雷霆滚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仿若战场上的密集枪声,三者交汇融合,在江面上轰轰烈烈地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直叫人热血沸腾”。 2. 段落衔接不够自然:文章在描述完赛龙舟后直接过渡到粽子,再到香囊,段落之间的衔接略显生硬,缺乏连贯性。比如在赛龙舟和粽子之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过渡语句,如“龙舟竞渡的精彩还未从人们的脑海中散去,那弥漫在街头巷尾的粽香又悄然袭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顺畅。 (三)具体建议 1. 语言提升方面 · 多运用成语、俗语、诗句等,增添文化底蕴。比如描述端午节的氛围时,可以用“粽叶飘香,龙舟竞发,端午佳节,一片熙熙攘攘,正应了那句‘端午佳节庆团圆,龙舟竞渡展欢颜’”,使表达更加凝练且富有文化气息。 · 对事物进行形象化比喻时,可更加新颖独特。如将龙舟比作“水中的骏马”“灵动的水兽”等,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 在描写声音、场景等方面,可采用通感的手法,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节日氛围。例如“那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仿佛不是敲击在鼓面上,而是一下下敲在人心上,让人热血沸腾,心跳也随之加速”,使读者的感官体验更加丰富。 2. 内容优化方面 · 在段落衔接处,增加一些承上启下的语句或段落,使文章过渡自然。比如在讲述完赛龙舟的精彩后,可以加入一段人们对龙舟比赛结束后余兴未消,转而期待美食的心理描写,再自然地引出粽子这一美食元素。 · 可以进一步拓展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除了文中提到的习俗,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传说(如屈原投江的故事),使读者对端午节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丰富文章的内容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