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新春:独特风俗绘就的年味画卷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在新春佳节里,陆丰这座美丽的家乡有着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从腊月二十八的清扫忙碌,到除夕夜的热闹非凡,再到正月初一的静谧休闲以及元宵节的高潮迭起,一幅充满浓郁年味的民俗风情画卷徐徐展开,展现着陆丰独特的新春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

作文正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 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详细点评:

(一)写作优点

1. 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文章紧紧围绕陆丰新春的风俗习惯展开,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述腊月二十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不同活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当地新春期间的习俗流程,结构完整且有条理。

2. 细节丰富,生动形象:文中对各个节日场景的描述细致入微,如“家家到几十里置办年货”“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门口贴上红彤彤春联”“城市广场上汇演潮剧,许多人前去收看”等,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陆丰新春的热闹氛围和独特风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具有地方特色:着重突出了陆丰地区的特色习俗,像城市广场上赌鱼虾蟹这一独特的活动,以及正月初一大家在家休息、元宵节的舞狮表演进户等,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描写。

(二)不足之处

1. 语言表达欠精准

· “号在新春凸显春回大地的气候”一句中,“号”字使用不当,可改为“好在”,使语句通顺;“凸显……气候”搭配不恰当,可改为“凸显春回大地的景象”。

· “不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居亲朋好友,不论是千里间隔的盆友”中,“盆友”表述口语化且较随意,可改为“朋友”;同时,“不论是……不论是……”句式杂糅,可改为“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居,还是千里之外的朋友”。

2. 内容深度可拓展

· 整体描述多停留在活动表面,对于一些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例如,对于舞狮表演象征吉祥如意、寓意好运来临,只是简单提及,可以适当阐述其在陆丰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意义,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厚重感。

· 部分内容逻辑稍显混乱,如“此刻,绝大多数店面早已闭店,由于都去听戏了”,因果关系表述不太清晰,可改为“因为大家都去听戏了,所以绝大多数店面早已闭店”。

(三)具体建议

1. 语言润色方面

· 仔细斟酌用词,避免口语化和不规范的表达,使文章语言更加精炼、准确、优美。例如,在描述清扫后摆上食物招待客人时,可以这样写:“将家中废弃物与尘土清扫殆尽后,便精心摆放各类美食佳肴,热情款待前来做客的亲朋好友。”

· 优化句子结构,使语句通顺流畅。比如“在这一天,早已逐渐会出现客人来做客了”可改为“在这一天,陆续会有客人前来做客”。

2. 内容深化方面

· 深入了解陆丰新春习俗背后的文化故事,融入文章中。比如在介绍舞狮表演时,可以增加一段关于舞狮在陆丰地区的起源传说或其传承过程中的一些趣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习俗的重要意义。

· 进一步丰富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在描述家人团聚准备过年时,可以加入一些家人之间互动交流的细节,以及对新年期待的心情描写,使整个新春画面更加鲜活饱满。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