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采菌记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国庆假期,作者与父母一同前往安宁白登村的山上采菌子。在一位当地老爷爷的带领下,作者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菌子,还成功找到了珍贵的青头菌。这次采菌之旅不仅充满了乐趣,还让作者学会了仔细观察和耐心寻找。作文正文:
国庆节放假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安宁白登村的山上采菌子,可好玩了。我们由当地的一位老爷爷带领着往山上爬。这座山不高,却长着各种各样的草和高高矮矮树,我只认识长着松毛的松树,老爷爷说松树下的草里就会有菌子,所以我格外留意每棵松树下的情况。小草中的菌还真多,红颜色的叫小红菌;灰白色的叫北风菌,据说刮北风的时候才会长出来;黄色的叫磨盘菌,因为它的菌面上有一圈圈的纹路;紫红色的叫栗树青;喇叭状的就叫喇叭菌,还有好些大人们都叫不出名字的菌子。
突然我看到松树下的松毛中有一点白色,用手把上面的松毛拿开,露出了一个绿色的菌子,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哈哈是我认识的青头菌。“妈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朵青头菌!”妈妈赶忙跑过来查看,激动地说:“呀,真的是青头菌,好难得啊。”我把它上面的.小草和松毛拿开,把它拔了起来。真是太高兴了。
在下山的途中,我又找到了朵大一点的青头菌。妈妈说我太厉害了,因为我们六个人采的所有菌中,只有四朵是青头菌,其中有两朵就是我找的。我厉害吧?我发现青头菌喜欢长在有松树下的腐蚀土和松毛中间,要找到它一定要仔细、细心地观察。
详细点评:
优点: 1. 开篇点题,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国庆节放假期间,爸爸、妈妈带着我去安宁白登村的山上采菌子,可好玩了”直接点明了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迅速将读者带入故事中。 2. 细节描写丰富:在描述各种菌子时,作者详细列举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菌子,并解释了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如“红颜色的叫小红菌;灰白色的叫北风菌,据说刮北风的时候才会长出来;黄色的叫磨盘菌,因为它的菌面上有一圈圈的纹路;紫红色的叫栗树青;喇叭状的就叫喇叭菌”,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还增加了知识性。 3. 情感表达真挚:在描述找到青头菌的那一刻,作者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如“哈哈是我认识的青头菌”“真是太高兴了”“我厉害吧?”这些语句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的兴奋和自豪,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4. 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文章从出发采菌到找到青头菌,再到下山的过程,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每个段落之间衔接紧密,使整个故事流畅连贯。 不足: 部分语句不够通顺:“我把它上面的.小草和松毛拿开”中的“.小草”应改为“的小草”。 1. 个别用词不够准确:“在下山的途中,我又找到了朵大一点的青头菌”中的“朵”应改为“朵”或“个”,以更准确地表达“菌子”的数量。 2. 对老爷爷的描写不够丰富:文章中提到了老爷爷,但对他的具体动作、语言等描写较少,可以进一步丰富老爷爷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生动。 建议: 修改语句: 1. 将“我把它上面的.小草和松毛拿开”改为“我把它上面的小草和松毛拿开”。 2. 将“在下山的途中,我又找到了朵大一点的青头菌”改为“在下山的途中,我又找到了一朵大一点的青头菌”。 1. 丰富情感描写: 2. 1. 在描述找到青头菌的那一刻,可以增加一些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如“我小心翼翼地把上面的松毛和小草拿开,露出了一个绿色的菌子,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白色。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菌子上,显得格外耀眼。我兴奋地大喊:‘妈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朵青头菌!’妈妈赶忙跑过来,看到菌子后,激动地说:‘呀,真的是青头菌,好难得啊。’” 2. 在描述下山途中找到第二朵青头菌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心独白,如“在下山的途中,我继续仔细地寻找。突然,我又在一堆松毛中发现了一朵更大的青头菌。我忍不住欢呼起来,心里想着:‘我真是太幸运了,竟然找到了两朵青头菌!’” 3. 深化老爷爷的形象: 4. 1. 可以增加一些对老爷爷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如“老爷爷走在前面,不时地弯下腰,指着地上的菌子说:‘看,这是一朵小红菌,颜色鲜艳,很好认。’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如何小心地采摘,以免损伤菌子。在他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