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优秀作文--成人之美
来源:网络作者:好师来整理
就如同人并非生来就会写字,人也并非生来就懂得如何做人;我们临摹字帖而学习写字,我们取法先贤而学以成人。
人,起笔,笔锋宜缓。
方仲永少年才高,盛名在外,却因骄傲自满而不思进取,以致落得泯然众人的结局;而小时了了的孔融,也因才学赋予他的自负而触怒曹操,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诚然,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忠告言犹在耳,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今读来仍气势凛然。但是,我们更要有一种内心的定力,以宠辱不惊的心态迎接花落花开。
起笔之缓,并不必然导致终局的失败。曾国藩少年愚笨,传说一日挑灯背书,梁上君子尚已熟记能诵,梁下少年却仍磕磕绊绊,但后者终成一代大儒。“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应以一时的挫败而自暴自弃;“缓”从而是一种人格的修为,其意在保持自身,任尔东西南北风而不改其志。
人,用笔,中直刚毅。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这个追新求变的年代里,我们似乎更加听不进夫子的谆谆教诲了。其实,“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所讲述的,正是切合于人伦日用的定理。我们提倡创新,是要站在常识的`地基上、站在先贤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而非高蹈玄虚的空中楼阁。索卡尔教授的一篇“诈文”,就戳穿了后现代哲学家玩弄现代物理学概念的“创新”。
中庸之道,不是教我们变成好好先生。“乡愿,德之贼也”,不偏不倚要求的是正道,而绝非形式上的“中道”。我们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中直刚毅的人格修为、人格信仰与人格操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坚持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祥林嫂”们呐喊,以自己的笔杆为投枪奋斗不息:他撕破的是“太平”的假面,践行的是真正的中道。“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践行的中道。
人,收笔,自然放达。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太史公忍辱苟活,为的是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这一段历史及其鲜活的人物事迹流传后世。其实,普通人的一生,何必非得追求太史公这般的壮烈绚烂。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普通人张思德的一生,奉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本身不也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吗?
鲁迅先生死前谈到后事,强调“烧掉埋了拉倒”,“忘了我,管自己生活”,这是真正的伟大:这不是刘伶“醉后何妨死便埋”的虚无;死亡在这里是可哀的,但生者仍必须继续向前,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在生与死的缝隙之间,倘能为来者提供些许的教训和慰藉,就已经算是不枉此生了。
我们学以成人,是因为成人之美:美在起笔的咬定青山,美在用笔的不偏不倚,美在收笔的从容淡雅。前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资产,现在,就等我们取法乎上,用心临摹,细心勾勒,涂上属于我们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