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打羽毛球,悟坚持真谛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当看到奥运健儿在羽毛球场上的飒爽英姿,“我”决心学会打羽毛球,在爸爸的教导下,历经从起初的失败到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学会了打羽毛球并收获了快乐与友谊,也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作文正文:
当我看到奥运健儿在羽毛球场上飒爽的英姿,我心里直痒痒,于是便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打羽毛球。
早上,我撒娇似地哀求爸爸教我打羽毛球,爸爸二话没说,就带我到操场上去学打羽毛球了。他先手把手地教我拿拍、发球……并且严肃地说:“打羽毛球时要眼疾手快,手和脚要注意协调……”这还不简单,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有点儿不耐烦了。
只听“呼——”的一声,羽毛球像箭一样地朝我飞了过来,我赶紧冲上去接,感觉应该是接住了,可羽毛球却落到了地上。我一看,理直气壮地说:“你打那么快干嘛?”爸爸和风细雨地说:“是你自己没接住,还怪我打得快!”该轮到我发球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羽毛球往上一抛,再用球拍往前用力一打,满以为自己打出去了,谁料羽毛球躺在了我的面前不说,还打着了自己的手了,我立刻放下球拍,去揉我的左手。我不服气,心想:爸爸能轻松自如地打球,我怎么连发球都不会呢?不行!得先学发球。于是我把羽毛球又往上一抛,抛得不高不低,用羽毛球拍使劲一推,啊!打出去了,爸爸没接住,我高兴得跳起来,爸爸鼓励我说:“继续努力,多加强练习,就一定能学会。”
我记住了爸爸的话,为了更熟练地掌握打羽毛球的基本技能,我每天由爸爸陪着,不管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都要坚持练习一个小时,就连下雨天我都没放弃,甚至我娇嫩的小手已经磨出了水泡,指头上的`伤痕随处可见了,我都毫不在乎,坚持不懈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我不仅能变其花样地发球,还能稳稳当当地接住对方的各种带有技巧的球。当我学会了打羽毛球后,每天都乐呵呵地带着打羽毛球的工具去上学。一下课后,我就第一个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羽毛球,玩得好起劲啊!不过,和他们玩,我当“教练”的居多。有时,我无比自豪,因为打羽毛球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还结实了许多朋友。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不管做什么,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
详细点评 :
优点: 结构清晰: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决心学打羽毛球,再写爸爸教导的过程,接着描述自己刻苦练习,最后写学会后的状态与感悟,层次分明,逻辑连贯,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整个学打羽毛球的经历。 描写生动:如对打羽毛球的动作描写“把羽毛球往上一抛,再用球拍往前用力一打”“羽毛球像箭一样地朝我飞了过来”等,较为形象地展现了打球的场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主题明确:通过学打羽毛球这一事件,深刻地传达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不足: 语言表述较平淡:整体语言较为直白、简单,缺乏文采和感染力。例如“我撒娇似地哀求爸爸教我打羽毛球”,表述比较口语化,可改为“我娇嗔着向爸爸哀求教打羽毛球”。 人物心理刻画不够细腻:在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时,大多只是简单地表达想法,如“我不服气”“我高兴得跳起来”等,缺乏深入的内心独白和情感的细腻展现,难以让读者完全感同身受。 细节描写可丰富:在描写练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坚持时,虽然提到了手磨出水泡等,但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及练习中的具体技巧提升等方面,可以描写得更细致些,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建议: 优化语言表达: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词汇来润色语句,使文章更具文采。比如描写羽毛球飞行轨迹时,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羽毛球宛如一只轻盈的白鸽,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径直朝我扑来”。 深化心理描写:在关键情节处增加人物的心理描写,如在自己多次接球失败后,内心的沮丧、自我怀疑以及如何逐渐调整心态重新振作等过程,可以通过内心独白、回忆等方式详细展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丰富细节描写:在练习环节,详细描述自己是如何针对发球、接球等问题进行专项训练的,比如练习发球时,每天重复多少次,每次练习后有哪些细微的进步和感受等,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真实,更能突出坚持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