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礼仪文化,彰显文明之美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注重个人修养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追求高尚的品德、卓越的修养以及完善的礼仪规范,成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追求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在实现生命价值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作文正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详细点评:
优点 · 主题明确:文章紧扣“文明礼仪”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性和意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 结构清晰: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主题,中间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结尾进行总结和升华,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语言流畅:文章语言表达自然流畅,用词准确恰当,如“滋润心灵”“慰藉人心”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论据丰富:作者运用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彻的例子、自身的采访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等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持了观点。 不足 · 深度不够:文章虽然列举了多个事例,但对于文明礼仪的内涵和价值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缺乏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 论证方法单一: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方式较为单一,可以适当结合其他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部分表述重复:在阐述文明礼仪的各个方面时,存在一些表述重复的情况,如“追求——让我们做到了更出色的自己”“追求——让我们实现了生命的价值”等,可以适当精简或调整表述方式。 具体建议 1. 深化主题内涵:在论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如文明礼仪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等,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 2. 丰富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可以增加对比论证,例如将有文明礼仪和缺乏文明礼仪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或者运用道理论证,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理论依据等来支持观点。 3. 优化语言表达:对于一些重复的表述,可以进行合并或改写,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同时,注意语言的多样性和文采性,避免使用过于平淡的语言。 4. 结合实际拓展:可以进一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探讨文明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和应用,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例如,可以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践行文明礼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