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飘香的家乡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农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公路,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我对家乡的爱,站在家乡最高处你可以看到这里的一切。该导语开篇点明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虽地处偏僻却饱含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意,接着以站在家乡高处俯瞰这一独特视角引出对家乡全貌的描写,自然流畅地为下文具体描述家乡的各种景象,尤其是花椒林做了铺垫,勾起读者对家乡风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作文正文: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农村,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公路,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挡我对家乡的爱,站在家乡最高处你可以看到这里的一切。错落有致的房屋。井然有序的梯田,黄绿错杂的庄稼,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林。但是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那片花椒林了。
乡亲们为了致富,都响应了政府的号召种上了花椒树。那错落有致的花椒林,小的亭玉立,枝节错落有致,有棱有形,甚至一派将要与苍穹试比高的气势;老的花椒树,树干粗壮,树冠枝叶茂盛,树皮疙瘩像___,全身都长满了刺,却是乡亲们的至爱。
每年柳絮飘飞的季节里,花椒树苏醒了,嫩绿的花椒芽从枝头上冒出来,很快扮绿了整个枝条,整棵树,整块田,整座山。圆溜溜的小脑袋接二连三的从叶底下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初春的世界——那是满载着农人们希望的.幼果。
当秋蝉在枝头使劲叫时,一串串,一簇簇火红的成熟的花椒果挂满枝头,向辛勤的人们微笑。于是农人们携篮带笼,呼朋唤友而来,开始采收属于他们的喜悦。那是怎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手被花椒刺扎的流血了也不停息,火红的“珍珠”装了一篮又一篮,让人忍不住想要取下一粒放在嘴里,那辛辣麻香的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花椒把美味带给了家乡农民,带给了全中国,全中国都忘不了那醉人的麻味。花椒从贫瘠的土地里顽强的长出来,不择山沟,不择土壤,毫无怨言的热爱他脚下的土地,让人怎能不爱她呢?
我爱花椒!我更爱脚下的这片土地!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无论是对家乡整体风貌的描绘,还是对花椒林细致的刻画,都能感受到这种情感的真挚。例如“我爱花椒!我更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直抒胸臆,将作者对家乡和花椒的深情推向高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家乡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2. 描写细腻生动: · 景物描写:对家乡的房屋、梯田、庄稼、树林以及花椒林的描写细致入微。如“错落有致的房屋。井然有序的梯田,黄绿错杂的庄稼,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林”,短短几句话便勾勒出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对于花椒林,“小的亭玉立,枝节错落有致,有棱有形,甚至一派将要与苍穹试比高的气势;老的花椒树,树干粗壮,树冠枝叶茂盛,树皮疙瘩像___,全身都长满了刺,却是乡亲们的至爱”,通过对比小花椒树的生机勃勃与老花椒树的粗壮苍劲,生动地展现出花椒林的形态各异和独特魅力。 · 植物生长描写:“每年柳絮飘飞的季节里,花椒树苏醒了,嫩绿的花椒芽从枝头上冒出来,很快扮绿了整个枝条,整棵树,整块田,整座山。”这段描写巧妙地捕捉了花椒树在春季萌发生长的过程,“苏醒”“冒出来”“扮绿”等词语运用得极为贴切,使花椒树的生长状态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3. 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文章中使用了许多具有乡村特色和生活气息的词汇及表述方式,如“携篮带笼,呼朋唤友而来”,朴实地描绘出农人们采收花椒时热闹欢快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亲切,使文章更具亲和力和真实感。 (二)不足 1. 部分比喻不完整:在描述老花椒树时,“树皮疙瘩像___”,此处比喻未完成,使得句子略显突兀,打断了读者的阅读思路,影响了文章的整体连贯性和美感。 2. 用词稍欠精准:在描写花椒果时,“圆溜溜的小脑袋接二连三的从叶底下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初春的世界——那是满载着农人们希望的.幼果”,其中“接二连三”一词使用不太恰当,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连续动作,用于形容果实从叶底冒出略显牵强,可替换为更能体现果实逐渐生长且密集状态的词语,如“陆续”。 3. 段落衔接稍显生硬:从对花椒林生长过程的描写直接过渡到“当秋蝉在枝头使劲叫时,一串串,一簇簇火红的成熟的花椒果挂满枝头”,虽然都是围绕花椒展开,但中间缺乏更自然的衔接语句,使得文章在段落转换时略显突兀,连贯性受到一定影响。 建议 1. 完善比喻:补充完整老花椒树树皮疙瘩的比喻内容,使其形象更加鲜明,增强文章的语言表现力。例如“树皮疙瘩像岁月镌刻的印记,深深浅浅,诉说着树的沧桑历史”。 2. 优化用词:将“接二连三”改为“陆续”,使对果实生长的描述更准确、恰当。同时,检查全文其他用词,进一步斟酌一些表意不够精准或生动的词语,进行替换或修改,提升文章的语言质量。 3. 增强段落衔接:在段落之间添加适当的过渡语句,如在描写完花椒树春季生长后,加入“随着时光悄然流转,夏日的热烈渐渐褪去,秋意悄然袭来,花椒树也迎来了它的丰收季。”这样可以使文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描写之间过渡更加自然流畅,增强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