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的植树节:行动与思考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在3月12日植树节去黄河边植树的经历,同时阐述了对植树节意义的思考,包括人和树木的密切关系以及呼吁大家保护树木。作文正文:
昨天是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这一天,全国的男女老少都要去植树。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全家出动和小姨一起去黄河边植树去了。那里的人多的不得了,我和弟弟开心的不得了,但是我心里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植树节呢?
因为人和树木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我们吧房子前面,后面,街道和公园,种植树木,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为我们净化空气,我们吸进的氧气,呼出的却是二氧化碳,大树姐姐可以为我们净化空气,把二氧化碳变成氧气,这实在是太好了,还可以防沙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沙子不能在空中飘了,如果有风的话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沙子加到空气里,我们再把空气吸到身体里。树还可以调节气候,夏天天热可以乘凉。它们还能为我们制作家具材料。因为我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所以大量的泥石流爆发洪涝。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家园的同时保护树木。让我们的和谐大自然,俗话说的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也要为后人的乘凉,而努力。
详细点评:
· 优点: 主题突出:文章紧紧围绕植树节展开,从参与植树活动写到对植树节设立原因的思考,最后呼吁保护树木,主题明确且有一定深度,使读者能清晰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 内容具有教育意义:在阐述树木作用时,详细说明了树木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提供家具材料等方面的重要性,让读者对树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贡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增强了读者保护树木的意识。 情感积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植树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对保护环境的热忱,如“我和弟弟开心的不得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家园”等表述,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 不足: 语言表达不准确:存在一些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问题,如“我们吧房子前面”中的“吧”应改为“把”;“我们吸进的氧气,呼出的却是二氧化碳,大树姐姐可以为我们净化空气”中“大树姐姐”表述较口语化且不准确,可改为“树木”。这些错误会影响文章的质量。 逻辑不够清晰:在描述植树过程时过于简略,没有体现出活动的具体情况,如人数众多的具体场景、植树的具体步骤等。而且在从植树活动过渡到对树木作用的论述时,衔接不够自然流畅,例如“但是我心里一直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植树节呢?”这句话略显突兀。 § 缺乏细节描写: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较少,除了提到“我和弟弟开心的不得了”,没有更多的情感和行为细节描写,使得文章生动性不足。比如在描述黄河边的场景时,只是简单说“人多的不得了”,没有具体描述人群的活动状态和氛围。 建议: 写完文章后要认真检查,避免错别字和用词不当的情况。在内容上,可以增加一些植树过程的细节描写,如人们如何分工合作、植树时遇到的困难等,使文章更加丰富生动。在段落过渡方面,要使用恰当的过渡词或句子,使文章的逻辑更加顺畅。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情感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