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做饭尝试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每一个在生活中都会有尝试,但我的尝试却不同。我尝试是自己做饭。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觉得也别有滋味。这段导语通过对比一般的尝试和“我”独特的尝试——自己做饭,并表明尽管做饭不是很成功却别有一番滋味,为下文详细叙述做饭的过程和感受做了铺垫,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次做饭尝试的具体情况。作文正文:
每一个在生活中都会有尝试,但我的尝试却不同。我尝试是自己做饭。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我觉得也别有滋味。
玩电脑的我听见了电话声我立刻跑过去,一听是爸爸的声音,爸爸说:“晚上不来吃饭了”,还没等我说爸爸就已经把电脑挂了。
我看了看时间已经五点多了,是时候吃饭了,可走进厨房发现没有什么东西,零食没了,零花钱也用完了:“怎么办,难道晚上就要做”饿死鬼“吗?”
打开冰箱发现有几只蛋,我就想自己尝试一下做几只荷包蛋。
到了厨房,拿出一只碗把蛋壳敲碎了,再把蛋倒进碗里开始搅拌,我把锅烧热了,倒下油听见了“砰砰”的.声音,心里慌了。我遮遮掩掩地把蛋放下去,立刻听见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我都已经不敢靠近锅了,因为在小时候我就被油烫伤了,起来好大的包。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锅铲在锅里把蛋翻动几下,又出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这回就像炸了营似的,油也一直往外“蹦”把我吓得怦怦直跳。
我看差不多了,关好煤气灶把蛋“放”出来放在盘子上又倒了一些酱油匆匆忙忙地做了一碗泡饭开吃了,两只蛋加上一碗饭就是我晚上的晚餐了。我夹了一只蛋咬了一口“为什么会有蛋壳的感觉呢?”果然在蛋里面有一些细小的蛋壳,不管了只能凑合着吃了。
这晚饭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是我自己亲手做的,我克服了怕油的惧怕也是一种大胆尝试。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主题明确:文章紧紧围绕“自己做饭”这一主题展开,从知道爸爸不回家吃饭面临没饭可吃的困境,到发现鸡蛋决定做荷包蛋,再到详细描述做荷包蛋的过程以及最后对此次做饭尝试的感悟,始终没有脱离主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即通过这次做饭尝试克服了对油的恐惧。 2. 叙事清晰: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晰。从听到爸爸电话后的反应,到厨房找食物发现鸡蛋,接着详细描述做荷包蛋的每一个步骤,包括敲蛋、搅拌、倒油、放蛋、翻蛋以及最后的成品和吃饭的感受,最后得出克服恐惧的结论。读者能够很容易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理解整个故事的进展。 3. 细节描写生动:在描述做荷包蛋的过程中,对声音的描写如“砰砰”“噼里啪啦”以及自己的心理反应“心里慌了”“怦怦直跳”等非常细致入微,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害怕。同时,对蛋壳碎片在蛋里的细节描写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4. 情感真挚:文中真实地表达了作者在整个做饭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从一开始的无奈(零食和零花钱都没了),到尝试时的紧张害怕,再到最后对自己作品的接纳和对克服恐惧的感慨,让读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不足 1. 语言表述较平淡: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部分语句缺乏文采。例如“打开冰箱发现有几只蛋,我就想自己尝试一下做几只荷包蛋。”表述比较直白简单,可以使用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词汇或修辞手法来提升文章的语言美感,如“我满怀期待地打开冰箱,惊喜地发现几只蛋正静静地躺在那里,瞬间勾起了我想要尝试做荷包蛋的念头。” 2. 描写深度可加强:在描述心理活动时,虽然有一定的体现,但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比如在克服对油的恐惧时,可以详细描写一下自己内心是如何与恐惧作斗争的,是想到什么才最终下定决心坚持完成做蛋的过程,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3. 结尾可升华主题:结尾处对这次做饭尝试的感悟虽然表达了克服恐惧的内容,但略显简单。可以通过这次经历延伸到生活中其他方面面对困难的态度,进一步深化主题,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 建议 1. 优化语言表达: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成语、俗语或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修饰语句。例如,形容鸡蛋在锅里的状态可以说“蛋液在锅里欢快地跳着舞,像是一群活泼的小精灵”;描写自己的动作可以用“我像一位小心翼翼的探险家,手持锅铲,缓缓地靠近那‘噼里啪啦’作响的战场。” 2. 深化心理描写:在描述克服恐惧的心理过程时,可以增加更多的细节。比如“我犹豫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被油烫伤的场景,那钻心的疼痛仿佛还历历在目。但看着眼前的蛋,我咬了咬牙,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被恐惧打败,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再次拿起锅铲……” 3. 升华主题:在结尾处可以将这次做饭尝试与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比如“这次做饭尝试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就像这油锅里的油一样,看似凶猛可怕,但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克服。就像这次我战胜了对油的恐惧,今后我也要用同样的勇气去迎接生活中的其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