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勇敢的尝试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那是一个星期日的夜晚,母亲打来电话,问我:“你一个人在家害怕吗?”那时,我才六岁,我支支吾吾地对母亲说:“我……不,不怕……”母亲顿了一下,说:“妈过十分钟就来。”显然,母亲已知道了我内心的感受。这段开篇通过对话和简单的场景描写,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核心事件——主人公独自在家面对恐惧并最终克服的经历,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以了解后续情况。作文正文: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那是一个星期日的'夜晚,母亲打来电话,问我:“你一个人在家害怕吗?”那时,我才六岁,我支支吾吾地对母亲说:“我……不,不怕……”母亲顿了一下,说:“妈过十分钟就来。”显然,母亲已知道了我内心的感受。
在那十分钟里,我突然听到地板“嘎吱”的声音,我紧张地回头一看,身后又毫无动静。我刚把头转回去,又传来了一阵“嘎吱”声,我又转头一看,又没了刚才“嘎吱”响的声音。我刚准备再把头转回去,又出现了“嘎吱”声,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楼上有人踩地板。
这时,母亲回来了。而那十分钟对于我来说,我不仅仅度过了十分钟而已,而是几小时抑或是几年。母亲又问我:“害怕吗?”这次,我坦然答道“不怕了。”母亲突然仰面放声大笑,或许,母亲是要……
从那以后,母亲似乎变了一个人。我也敢一个人待在家里了。母亲一有事,就会对我说:“妈今天有事,你就一个人待在家里好了。行吗?”而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妈,没事,不用您担心。我一个人在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情节设置巧妙:文章以“我”独自在家的经历为线索,从接到母亲电话时的害怕,到听到“嘎吱”声后的恐惧加剧,再到发现声音来源后的释然,最后因这次经历而变得勇敢,情节起伏,富有波折,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 细节描写生动:如对“嘎吱”声的多次描写,“我突然听到地板‘嘎吱’的声音,我紧张地回头一看,身后又毫无动静。我刚把头转回去,又传来了一阵‘嘎吱’声,我又转头一看,又没了刚才‘嘎吱’响的声音。我刚准备再把头转回去,又出现了‘嘎吱’声”,通过“突然”“紧张地”“又”等词,细腻地刻画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声音出现的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紧张感和真实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我”的恐惧。
3.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以及“我”与母亲的互动,如母亲在电话中询问“你一个人在家害怕吗”以及后来问“害怕吗”,还有“我”从支支吾吾到坦然回答的转变,生动地展现了母亲的细心和“我”的成长变化,使人物跃然纸上。
4. 主题深刻: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独自在家的故事,更通过这次经历传达出勇敢面对恐惧、尝试克服困难后会获得成长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成长。
(二)不足
1. 语言表达稍显稚嫩:部分语句较为口语化,例如“我支支吾吾地对母亲说:‘我……不,不怕……’”,虽然符合儿童的身份特点,但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表述不够精炼。可以改为“我吞吞吐吐地回应母亲:‘我……不,不怕……’”,使表达更具文采。
2. 环境描写欠缺:文章主要聚焦于人物的心理和对话,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较少。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环境描写,如夜晚的黑暗、寂静的氛围等,将更有助于烘托出“我”的恐惧心理,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在开头可以加上“夜幕笼罩着房间,四周一片漆黑,静谧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就在这时,母亲打来电话……”这样的环境描写,使读者更好地进入情境。
3. 结尾可深化主题:结尾处母亲仰面放声大笑后文章戛然而止,略显仓促。可以在结尾处进一步深化主题,比如写母亲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看,很多害怕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勇敢地去面对,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记住了母亲的话,也明白了勇敢尝试的重要性。”这样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确和深刻,给读者留下更完整的印象。
建议
1. 优化语言表达:多运用一些成语、俗语或优美的词汇来替换口语化的表述,提升文章的文采。例如,用“忐忑不安”代替“支支吾吾”,用“毛骨悚然”形容听到“嘎吱”声时的感受等。同时,注意语句的通顺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表意不明或逻辑混乱的情况。
2. 丰富环境描写:在文章中适当穿插环境描写,通过对环境的刻画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和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在描述“我”独自在家时,可以写“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黑暗,家具的轮廓在昏暗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藏着无数未知的恐惧,只有那闪烁的灯光给我一丝慰藉。”这样的环境描写能够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我”所处的情境,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3. 完善结尾内容:在结尾处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等方式,进一步升华主题,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除了上述示例中的写法外,还可以写“我看着母亲灿烂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一刻,我懂得了,生活中的许多恐惧都需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去尝试克服,就像这次独自在家的经历一样,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结尾既呼应了开头,又深化了主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