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国家级示范普通中专

联系电话:0592-6248502

学校官网:https://jmzx.xmjmedu.com/

学校地址:厦门市集美区瑶山路41号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于2004年由辖区内三所中职校整合而成,是一所区属公办职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101亩,建筑面积7.24万平方米。学校有教职工309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各类在校生4200余人。学校紧紧围绕厦门产业结构和集美区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状况,开设有机械专业部、光电与自动化专业部、旅游烹饪专业部、物流商贸专业部、艺术服装专业部、现代制造专业部共六个专业部,总计26个专业。2020年学校位于灌口片区的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批复,项目总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45万平方米,预算投资4.55亿元,预计于2024年竣工搬迁。

二、学校荣誉与成果

2008年学校以当年全省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校,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地区第一家获此殊荣的职业院校,2014年学校主导的焊接机器人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材)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被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确认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20年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2021年入选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至此学校囊括四项国家级荣誉,成为目前厦门地区中职学校中同时获得四项国家级殊荣的学校。

三、教育教学成效

教科研成效明显。作为中职学校,独立或作为成员参与了教育部、人社部及全国行业协会关于中职焊接自动化实训室建设标准编制等4个项目的标准建设工作,公开发行的机器人焊接培训系列教材填补全国行业空白,其中典型教学案例被编入清华大学工程训练教材。在中职全国首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机器人焊接系列教材于2014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福建获奖排名中位列第一。2016年承担福建省中青年职业教育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研究”研究和全省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标准的制定。2022年由学校教师主导的《县域集成改革背景下“五融五助”高质量服务台企模式探索与实践》再次获得二等奖。自2014年国家开始启动职业教育类中职教学成果奖评选以来,学校已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3项(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区属学校首位。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厦门作为金砖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中,主动作为,着眼国际化视野办学。2021年12月圆满完成2021一带一路暨金砖大赛之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的承办工作,迈出拓宽国际视野融入国际化发展办学的步伐。2022年申报《职教高地视域下厦门职教新名片金砖国家技能人才基地建设》课题列入厦门中华职教社年度重点课题,全市仅4个,并被市委统战部推荐立项为2022年厦门市委统战部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课题。

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显著。全国技术能手是国家授予的国家级水平技能人才的称号,从2019年开始,包括省级技术能手在内有了突破,目前学校以全国技术能手2人,福建省技术能手4人的总数位列厦门市教育系统中高职校第一,全市仅次于厦门技师学院;学校现有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系统中职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名师工作室(含市级劳模工作室)2个。

技能竞赛水平稳步提升。“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近10年来,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计达6枚;近5年来,共斩获20枚国赛奖牌;2018年更是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斩获焊接技术金牌!

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校五个参赛项目代表福建省出征,单是参赛项目数量就位居全省第二。本次大赛中我校时装技术、烹饪西餐、可再生资源三个项目选手取得历史性突破,成绩进入全国前十,三名选手均进入国家集训队,入选集训队总数位列全省教育系统第一名。其中烹饪西餐项目获第五名,参赛选手简冰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

职教高考成绩优秀。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我校大力推进技能型升学人才培养。2022年烹饪部廖奕静、现代制造部王俊超分别获得餐饮类和制造类两个状元;此外学校连续三年获得4个全省第一。自2015年至今,我校已获得8个专业类别职教高考的全省第一。近年来,我校职教高考本专科上线率接近百分百,总体呈稳中有进态势。

构建高层次对外服务格局。紧跟国家和区域产业调整,“一带一路”战略和福建省自贸区建设,积极融入地方人力资源供给体系,围绕集美区的10条百亿产业链,与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引入企业总部培训中心、帮助小微企业建立设学校或企业的学习中心,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标准、开发核心教材,为企业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和短期技术技能培训。

助推两岸融合,对台服务有成效。对接“五企一赛两学院”,对台开展高质量服务。经过实践,帮助正新集团确立为厦门市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建霖集团电子元年化开发系统性课程,累计培训员工424人;协助台源研发轮胎制造自动化设备;成功举办26、27两届厦门市职工技能竞赛,近两年,共有727名企业员工参加比赛;为台资企业智能化转型、学历提升,累计开展高水平培训972人,27710人日。学校通过与台企共建4个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示范性学徒制建设项目,打造2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等方式,深入开展协同育人,共育产业高素质人才。与台松、海洋职业学院等学校共研校企校二元制人才培养,通过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共育共享,帮助台企“留人、塑人、用人”,改变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单一模式,解决学校与台企人才专业匹配度问题。

四、主要办学举措

(一)创新专业开发,紧贴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能源利用的主题是节能、新能源、环保。2004年底科技部首批国家半导体(LED)照明工程产业基地设立,厦门位列四个示范城市之一,LED照明产业也被福建省列入新兴产业。学校把握时机,多方寻找、挖掘相关信息、人才,整合相关资源,于2005年底开始筹建LED照明及应用技术专业(电光源技术),紧紧依托厦门企业、复旦大学电光源系、厦门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教育部LED工程技术中心等多方力量,率全国之先开发电光源和LED专业,建立了较为系统的LED制造工艺、太阳能光伏及平板显示实训实习车间,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已在全国中职校中处于一流地位;办学十多年来,与厦门LED促进中心合作,建立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第一个LED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海西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被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职校(中级工)的领衔单位,学校独立承担了人社部《半导体照明产业技能人才开发指南》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编写工作,并编写多本公开发行教材,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

焊接技术专业是传统专业。早在10年前,基于厦门对台湾地区开放的前提,学校把握住机器人应用萌芽时机,与松下(中国)焊机等领军企业合作,在企业、高校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外籍院士牛济泰教授等一批国家级专家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率国内之先,专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编写的机器人焊接公开发行教材填补国内行业培训空白,并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两届国家示范学校建设数字化共建共享“焊接技术”精品课程课题组长单位,还承担了人社部、教育部相关标准的领衔制定任务,中国焊接协会把在中职学校中的第一个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落户在学校,主编公开发行教材---《机器人焊接基础》、《中厚板机器人焊接》并成为中焊协机器人焊接培训指定教材。

此外,学校还率全省之先开设飞机维修、大数据应用专业。专业的改革创新使学校从一所普通校迈入了优质中职校建设行列。

(二)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发展特色与实力

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特色和实力的体现。学校秉持“跳出学校办职教”理念,大胆创新,抢抓机遇,在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汽车城)商贸部首批八个汽车零部件配套中心三次购买建设了总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了“集美职业技术学校机电LED实训中心”。近十五年前,在产业核心区建设独立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不仅在福建在国内也具有引领意义,正是基于基地的区位优势和学校的创新举措, “开放、融合、共享、服务”的发展定位,紧紧把握住了园区内厦工、金龙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在一手对接企业的同时,也一手抓住了高校资源和平台,推动了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办学视野的拓展,才有了厦门大学本科生十多年到校实习的合作基础与学校光电专业实力的打造,构建了工业园区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由此,基地成为中职校中唯一的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每年承接来自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本、专科生乃至研究生的实习实训,开展研究实验,开创福建中职校接纳985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技术实习实训的先河,基地还成为中职校中第一个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并创新了跨地区与常州、无锡等地院校的职教师资国培的合作。

(三)创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构建服务企业能力建设模式

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多年来学校全力推动合作实施和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企业学历(大学)”办学模式,15年前,学校就先后与亚洲第一大卫浴生产商路达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路达学院”、与世界十大轮胎制造商之一——正新轮胎公司合作开办了“正新学院”。一方面开展面向企业内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推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项目的实施,创新服务于企业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培养,提升了与企业对接的内涵。

二是创新培训深度合作模式。经过多年合作与推动,与中国第一大高端客车出口制造商——金龙客车从招工用工的1.0版合作,“海外培训基地”到共建工艺开发室,再到“金龙培训学院”总部培训中心的合作设立,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内在关系。

三是创新产学研发展模式。产学研是提升学校专业技术水平最有效的模式。学校大力推动与前沿装备设计与制造型企业的合作,如“焊接机器人系统开发与制造”项目,在产学研工作中,老师直接参与开发、设计、生产全过程,专业技术实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还积极联合厦门理工学院申报省高校机器人焊接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借力于高校力量和平台,搭建起学校更高的技术发展平台。

更多厦门国家级示范

福建中职中专,中职生学习、生活

河北2024年省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质学校名单

河北2024年省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质学校名单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资质定期公布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2号)要求,省教育厅对省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现将我省2024年省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