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龙爱联学校

公办
联系电话:0769—86112070
学校地址:东莞市石龙镇黄洲新城市中心教研路
石龙爱联学校简介
石龙镇爱联学校自1999年建校,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人,以真挚的感情关心人,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崭新的知识武装人,以廉洁的品行引导人。我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德育网络,形成了“严谨好学,求实创新”的校风,“崇德务实,勤勉博爱”的教风。我们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前,我校已经拥有“教育科研、科技小发明、信息技术教学及电脑设计制作、英语教学”四大品牌,我们信心百倍,将更努力去迎接新机遇和挑战。继续准备在“航模、车模、机器人竞赛、书画、音乐”五个方面创造新的品牌,希望勤奋的爱联学子们满怀豪情,迈着雄健的步伐去体验学习与成长的快乐。我坚信在全体师生勤学、勤思、勤教的共同努力下,石龙镇爱联学校明天会更好,将来一定会成为一所东莞乃至广东省的名牌学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
【学校简介】
石龙镇爱联学校坐落在石龙镇美丽的新城市中心,校园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49平方米。校园规划、设计新颖美观。教学楼造型别致,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及生活区分配合理。教学楼主楼,以粉红色为基调,以“工”字形状为造型,象征着爱联人以“工作为重,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教学综合楼,耸立在校园东南面,音乐教室、舞蹈室、电脑室、图书室、自然实验室等分布其中,是学生实践探索、课外阅读、陶冶情操的好场所。运动场位于校园西边,200米的标准环型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是学生喜爱的运动乐园。
现有28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330人,生源遍布石龙及周边的茶山、石碣、石湾、园洲等8个镇区。学校融教育教学、午休管理服务于一体,是石龙镇打造文化中心城镇的具体举措之一。
建校以来,学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学理念,一切以生为本,培养创新人才。坚持改革创新,科研促教,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石龙镇一颗崛起的教育新星。
【办学历程】
石龙镇爱联学校是石龙镇人民政府于1999年9月投资兴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2001年被授予东莞市“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无毒学校”称号。2004年8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
【办学宗旨】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方向,坚持“严谨、好学、求实、创新”为校训,以“让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德育,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发展个性。
【办学目标】
爱联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战略,以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创建成一所现代化的示范性学校。
【办学特色】
学校秉承“环境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创设校内外育人环境氛围,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办出教育特色。
(一)环境育人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1、大力营造绿色校园环境。学校广种树木花草,大树成荫,鲜花盛开,小草如茵,连四周的围墙也长藤攀枝,层层叠叠,绿意盎然。2001年,我校被授予“园林式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称号。
2、校园有大小宣传栏15块,为使它们成为彰显丰富的文化阵地,学校每学期让各部门、科组、班级详细规划,各自确立主题,如食品安全、消防知识、紧急避险、爱联文学社、科技园地、数学广角、八荣八耻、改革开放三十年、趣味英语等专题。宣传题材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学生需要,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师生互动交流,图文并茂、版面精美、内容详尽,充分发挥这些宣传阵地的隐性育人作用。
3、通过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德育网络,开展“千师访万家”、校外实践活动、交通法制消防安全讲座等,发挥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功能,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变社会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育人
1、浓郁的科研特色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年青教师的培养,提倡“发展在于创新”,鼓励教师积极教改,探讨教学新思路。通过以科组为教研单位,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定出详细学习计划,每星期召开教学业务学习,积极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师与教师的交流与提高。学校每学期都为各科组至少组织一次大型的校外观摩活动,并重视培育年教师上好校内汇报课。现各科组教研气氛浓厚,教学活力焕发,如语文科组以“书香爱联”为突破口,在校内广泛开展“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快乐阅读活动,学生参加文学社的人数越来越多,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项;数学科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努力克服新教材的难点,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扎实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英语科以听为导,以说为主,每天在早操前利用广播与全校师生一起学习实用生活英语句子,经常在墙报上介绍欧美各国风情,积极创设校园英语氛围;信息技术科组在小学生程序设计、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读书节动漫竞赛、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等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全国、省市奖项共计三百多项,成为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面旗帜,2007年被评为东莞市先进科组。
2、“绿色”教育特色
学校以提高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为目标,重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和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结合创建“绿色校园”工作,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机渗透环境教育;通过经常性参加校外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实践,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环境教育专题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学习活动;通过与周边社区合作,积极参与社会环境宣传、保护活动;通过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美化校园,陶冶学生性情,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实施“绿色教育”。
3、科普教育特色
学校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为组长的科普工作小组,每一个学期初都会制订详细的科技教育计划,要求认真上好科学课、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积极建立科普特色体系,通过“全方位渗透”,努力形成具有“以人为本,实施多元教学,普及科学、培养未来人才”的科普型特色学校,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学校已开展多个科普兴趣小组,如生物、航天航空模型、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汽车模型、电脑动画与网页制作、电脑绘画与设计、创造发明,2008年又增设了智能机器人项目。每个小组都由热爱科学、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并设立专项科普活动经费与活动场地,长期性开展科普活动。
同时,我校还植根于石龙本土人文底蕴,开发本土科普教育专题,如组织学生到东江河边,以《东江下游看溯流——研海潮》为课题开展对东江下游流域水流、水位、水质、范围、近海口等情况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自然知识,同时也增强大家保护东莞母亲河的环保意识。
(三)服务育人
1、服务人性化。学校自于一九九九石龙镇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后,主要为黄洲新城区居民的子女服务,也吸引了许多周边镇区的学生慕名前来就读。由于生源分散,一些学生面临上放学路途遥远、家长工作较忙而不便接送等问题。学校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为有需要的学生推出早餐、午餐、午休、下午放学托管等服务。
2、服务制度化。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制度全面”的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层级责任制,制定详细严格的制度,促使各成员自觉地以学校整体目标为出发点,调动了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各项服务的良好实施。2003年,学校还专门以服务项目为课题研究对象,成立的课题《小学生午睡健脑活动的研究》被评为省创新成果三等奖。
【办学成果】
学校先后获得“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东莞东莞市先进集体”、“东莞市文明单位”、“东莞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无毒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东莞市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暨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还有多次被评为“石龙镇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校 训】
严谨 立志 团结 拼搏
【未来展望】
“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校将继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把学校创建为一流名校,向省一级学校迈进,成为东江之滨的一颗教育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