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0高考文理分科告别历史舞台明年采用3+1+2模式
网络好师来编辑
随着2020年高考的落幕,广东持续了13年的大文、大理的高考考试模式暂别历史舞台,明年将进行新高考,考试科目按“3 1 2”模式设置。对此,有高三学生戏称“我成为历史了!”高三老师们表示,新高考的试题结构可能会变,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核不会变,老师还是该一如既往地讲知识、训练能力和素养。
专题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孙小鹏 丘敏华 实习生 王岳
恢复高考后,一直采用大文大理
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统一计划、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实施。1952年开始首次全国统一高考,后来中断了11年,于1977年正式恢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改革进入调整阶段。这一阶段,激烈的高考竞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逐渐显现,国家开始探索高考改革。1985年在广东试点、1989年在全国推广高考标准化改革,并使用电脑评卷。1993年,考试科目由理科7门、文科6门变为“3 2”各5门。1995年,广东考试科目设置实行“3 2”方案,即全体考生均考语数英,其中报考文史类的加考政治历史科,报考理科的加考物理化学科。
恢复高考后,考试一直都是大文大理,考生只有文科和理科之分,缺少选择性,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偏好的发挥。素质教育提出共性与个性结合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3 X”应运而生。广东的“3 X”模式从1999年开始探索,全国最早。其中,X科是物化生政史地六科的选择,后来又加入艺术和体育考试及英语2,这使得广东的选科在全国是最多。广东的“3 X”改革,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明年高考采用“3 1 2”模式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也要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高考改革也须适应基础教育的需求,引导中小学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素质教育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吹响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号角,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从育分到育人,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
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之一,2019年4月,广东省正式发布《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广东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将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和专科高校考试招生适当分开招生。
本科高校考试招生考试科目按“3 1 2”(必选 限选 任选)模式设置。2021年高考按照新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和招生录取。“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高考总成绩仍为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划分为A、B、C、D、E 5个等级,满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
老师:改革代表进步,将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自2004年起,广东省开始实行自主命题。直至2016年,自主命题12年的广东高考重新回归“全国卷”。除英语听说部分保留广东省自主命题方式和分值不变外,其余科目均使用全国卷。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三年级理综大备长、物理老师熊景明对此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当年高考采用的是全国卷,题型灵活,综合性强。例如物理大题考的是喷泉如何能物体浮起来。“我记得是在高二的时候,说用回全国卷,当时大家都懵了。不仅学生、家长感到‘压力山大’,我们高三级的老师也同样‘如临大敌’。”熊景明说,学校在刚刚得知高考采用全国卷时,就立刻通知了所有的高三老师,要求他们把近三年全国卷的高考题都做一遍,“只有在做卷子的过程中体会、了解了全国卷的命题方向、重点难点、结构等与广东卷的差别,才能更好地针对训练,从而调整对学生的教学要求。”熊景明坦言,当时备考信息、教考资料比较缺乏,需要老师们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新的题型。高三模拟测后,有些学生成绩波动大,出现紧张、压抑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疏导和鼓励,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尽管学生们的成绩变化让他也感到着急,但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压力,老师必须表现得很轻松。熊景明说,当年该校理综最高分是281分,那个学生同时也是荔湾区高考状元,最后如愿考入上海交大。
广大附中高三物理老师张勃表示,这些年的改革代表社会在不断进步,“有些做法是不是适应,得试了才知道,到了后面需要调整就再改一改,这是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
广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陈昭鹏从教历史7年,读书时期经历过3 X模式。他认为,大文大理与3加X在试题方面并没有多大变化,但对学生的学习上影响较大,“学生学文综要兼顾三科,优先考虑总分,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法可能存有一定的困扰。”
今年最后一届文理分科,回过头看这一路的教学生涯,陈昭鹏感触良多,“历史一般被放在最后写,中上水平的学生做到历史可能就不一定有时间。我们平时准备得充足,但有时候因为时间或其他因素,学生无法完成历史答题,让我觉得很可惜,所学没办法所用。”陈昭鹏表示,新高考的试题结构可能会变,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核不会变,老师还是该一如既往地讲知识、训练能力和素养。“学生在接下来的备考中不需要纠结,就扎实地学好,以不变应万变。”陈昭鹏说,现在新的教材已经出来,接着应该会有一些考试的方向,将紧紧依靠新教材帮助学生科学备考,稳扎稳打。
学生:高考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
考完后教学楼欢呼撒课本、教室黑板上写满了毕业留言、高三级老师穿着红色衣服,为学生一一加油鼓劲……这是2012年参加高考的王子对于高考的记忆,她告诉记者,“我是文科生,参加的是3 文综,考完后大家都觉得语文比较难,作文题是《你想生活的时代》,当时第一眼看到作文题觉得不好写,写了个活在当下,写完怕自己跑题了,不过最后语文考了126分,还挺高兴的。”
2016年参加高考的理科生张萌回忆道,“没有送分题,但比最难的真题容易。”
理综考试的难度与预想中全国卷的难度相差无几。不过,她表示,“作文挺有趣,有话可写。”张萌说,当年作文题是近几年来第一次采用漫画形式出题,两组对比漫画,主要是讨论学习成绩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取角度较多。
对于最后一届文理科,广大附中高三学生吴同学打趣道,“我成为历史了!”吴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的物理、化学、历史比较好,综合考虑下选择了理科,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上。“如果我是下一届考生,感觉自己有更多选择权,可以选擅长的,不用拘泥于文理科。”
高二学生陈鑫表示,对于明年的新高考,他已做好准备,不再文理分科后,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我比较喜欢历史,应该会选择相应的学科,也可以根据未来大学想选择的专业选定高考选考科目。”
荔湾区一中学高一学生胡同学选择了物理、生物、化学,他调侃自己是传统的理科生。“我物化生三科成绩是最好的,当然就选它了。”赖同学说,“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班里不少学生都是选自己擅长,再结合大学专业要求。不过有些各科成绩平均的就比较纠结,需要经过很多分析,比如专业要求、职业规划之类的。”
专家:对于高考改革还是有助益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国高考进行调整、减少科目的改革,从理科考7门、文科考6门调整为实行3 2,3 x,或3 1 x,这都试图给学生科目选择权。”对于这些年实行过的高考改革,教育学者熊丙奇特别有感触。
“当年的‘大文大理’的改革,本意是强化文或理的分野,体现学科大类背景的专业融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执行董事兼常务副院长迟云平告诉记者,虽然这种文科或理科的综合卷,较少成功地体现“文史哲不分家”“数理化一家亲”之类的学科融合,但是对于高考改革还是有助益的。
在迟云平看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更加需要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才,打破大文大理的学科壁垒势在必行。从明年开始,广东就进入“新高考”元年,迟云平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性回归和正本清源,值得期待。熊丙奇认为,这很大程度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随之也要求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实行选课走班,满足学生选科、选课的要求。
“根据高校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基础知识的实际需求,来明确高考的考试科目,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人才选拔和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迟云平表示,这其实也更加有利于从文理分科、大文大理,走上学科融合、互相浸润的正确道路。同时他还非常期待,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能够真正开启“必考 任选”的自由模式。
“高考需要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发展空间。”熊丙奇表示,如何扩大考生权利是未来高考改革的重要命题。
高考改革路线图谱:
●1999年前 广东高考基本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采用统一的方案。
●1999年 广东作为改革先行者,进行“3十X”方案试点,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1年广东高考增加综合科,改为“3 综合能力测试 X科”。
●2007年 采用“3 文科基础/理科基础 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2008年 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改为考后知分填报。
●2010年 实施“3 文/理综合”模式,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在本科文理类,实行平行志愿。
●2016年起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2018年起,原一本、二本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
●2021年 将按照新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和招生录取。选科实行“3 1 2”模式;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